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巧太太燃气灶

萍乡巧太太燃气灶

2022-05-05 来源:我的读书体悟

萍乡巧太太燃气灶(萍乡巧太太燃气灶)

汤飞凡

新华网长沙9月15日电(记者王婧菲)他研制了中国自己的青霉素,他推行的乙醚杀菌法让中国比世界提前16年消灭天花,他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,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中国人。

他是“东方巴斯德”,他是汤飞凡。

1921年湘雅医学专科学校毕业的汤飞凡博士(右一)与同学合影。右起二是张孝骞(资料图片)

弃工学医 成为湘雅的“黄埔一期”毕业生

1897年,汤飞凡生于湖南醴陵。1912年他考入湖南省甲种工业学校金工科学习。出于好奇,他经常去萍乡煤矿观察。有一天看到两个陌生人拎了一个奇怪的木箱子,好奇心使然,他鼓起勇气向两人鞠了一躬,问盒子里是什么?来人告诉他这是显微镜,他们是来给工人们检查钩虫的。还耐心教汤飞凡如何用显微镜看切片、找虫卵。

这两人,其中一位就是后来成立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首任校长颜福庆。汤飞凡在他的感染之下,决心弃工学医,不仅要治疗疾病,还要研究致病原因。

1914年,汤飞凡从工业学校退学后,成功考入湘雅医学专门学校,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湘雅的“黄埔一期”毕业生。毕业时,他曾说,想发明一种预防方法,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。随后,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深造。

1981年国际沙眼防治组织授予汤飞凡的金质沙眼奖章,表彰他对沙眼病原的分离与确认。(资料图片)

自主研制“青霉素” 成为新中国预防医疗科学奠基人

“他是祖父最喜欢的学生之一。”颜福庆的孙子颜志渊老人回忆道,1928年秋,祖父颜福庆给正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的汤飞凡写了一封信,希望他回国到中央大学医学院(上海医学院前身)任教。

正是这封来自老师颜福庆的信,让汤飞凡放弃了美国优渥的待遇,回到祖国,开设细菌学课程,从此,中国人开始了自己的微生物学研究。

1937年,抗战爆发,上海沦陷,军情告急。汤飞凡再次应恩师颜福庆的召唤,加入了中央防疫处,在后方为抗战生产急需的血清和疫苗。而此时,将士们最需要的就是青霉素。

当时,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属于国际军事机密,在简陋的中央防疫处要生产青霉素,被认为是天方夜谭。但在汤飞凡的感召下,防疫处掀起了“寻霉热”,终于有一天,技工卢锦汉在自己的皮鞋上发现了一团绿毛,就是用这团绿毛,汤飞凡在最艰苦的环境下生产出最优质的中国青霉素。

之后汤飞凡主持创建了中国最早的抗生素生产机构、第一个实验动物饲养场、中国第一家生物制品检定机构,领衔研发生产了中国自己的狂犬病疫苗、白喉疫苗、牛痘疫苗,以及世界首支班疹伤寒疫苗,成功遏制了1949年张家口鼠疫的蔓延……孜孜以求“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”的梦想。

20世纪50年代汤飞凡与夫人何莲(左)、儿子汤声闻合影。(资料图片)

以身试“毒” 成为发现重要病原体中国第一人

1955年,汤飞凡首次分离出沙眼病原体,成为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,也是唯一一个中国人。他因此被认为是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中国人。

“汤飞凡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,有了实验成果,不要急于发表,要反复验证。”中南大学档案技术研究所副所长、中南大学档案馆校史研究室主任黄珊琦告诉记者。

汤飞凡还有一个原则,就是如果科学研究需要用人做实验,科学研究人员就要首先从自己做起。

1958年,为进一步确定所分离的病毒就是沙眼病原体,汤飞凡要助手将沙眼病毒滴入自己的一只眼睛内,冒着失明的危险,带着这只红肿发炎的眼睛坚持工作了40天,才接受医生的治疗,记录了沙眼完整的病程,证实了沙眼衣原体的致病性,彻底解决了70年来关于沙眼病原的争论。

1957年,汤飞凡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
1958年9月30日,汤飞凡在北京逝世。

1970年,国际上将沙眼病毒和其他几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、对抗菌素敏感的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。

1980年,国际眼科防治组织(IOAT)向他颁发沙眼金质奖章。

1982年11月,中国科学院追授汤飞凡的沙眼病毒研究以二等科技成果奖

1992年11月22日,国家邮电部发行了汤飞凡纪念邮票。

……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