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巧太太燃气灶

巧太太燃气灶支架

2022-05-05 来源:我的读书体悟

巧太太燃气灶支架(巧太太燃气热水器)


1994年。


北京。


方言从梦中悠悠转醒。


一抬眼,他看见妻子杜梅坐在床边,正死死地盯着自己。


他发出不解的声音:“干嘛呢你?”


谁知下一秒,杜梅就用行动做出了回答。


她将一把菜刀,架在了方言脖子上。



方言顿时清醒,下意识想要远离凶器。


却发现自己早已被五花大绑,动弹不得。


他大声地质问:“你想杀了我吗!”


结果,杜梅像没听到似的,开始逼问:“你爱不爱我!”



他咬牙切齿地回:“我恨你!”


杜梅情绪更加失控。


而那把刀,始终没离开方言的脖子。


生命危在旦夕之际,突然的工作叫走了杜梅。可危险还没解除,他依旧动弹不得。


方言开始自救。

跳下床。

滚地板。

一步步接近窗边。


然后,将脑袋一头撞上玻璃。头破血流。



这一年,方言的扮演者,王志文28岁。


为了更好的戏剧效果,他头撞实打实的真玻璃。


努力没有白费。


这部名叫《过把瘾》的电视剧,助力王志文拿下那年的“飞天”最佳男主。


他也在一夜之间,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。


吃苦。

敬业。

戏好。


观众对他寄予厚望。



然而出名后,王志文的负面新闻接踵而来。


甚至几度传出,别人要封杀他的消息。


好好一个演员,怎么会有人想封杀?


论原因,离不开他的性格。


那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——


又狂又傲。




通常我们形容一个人好相处。


会说这人随和极了,和谁都能聊到一块去。


可王志文,则截然相反。


他是和谁都能吵得翻天覆地。



有一回,他参加一场见面会。


现场人山人海。

你挤我推。


局面近乎失控。


还是导演赵宝刚带着大家,抄小路“逃跑”。



意外就此发生。


赵宝刚撞上了广告牌的支撑架。


鲜血直流。

光荣负伤。

众人连忙将他送去医院缝针。


可事还没完。


接下来剧组聚餐,又有一大波人冲来道贺。


他们好像看不见赵宝刚头上,那厚厚的绷带。一个接一个地要灌他酒。


王志文知道赵宝刚的伤势,忍耐许久后终于爆发。


他冲着来人大声发火道:


“他(赵宝刚)今天晚上能坐在这里,已经十分不容易了!”

“你们要是再这样强迫敬酒,我马上就走!”



那场景,肯定要多扫兴,有多扫兴。


当然,王志文这不是看人下菜,更不是红了飘了。


因为他在还没毕业的时候,就敢和剧组副导演正面刚。


时间回到1988年。


这年,李少红还没拍出《大明宫词》,也还没霍霍《红楼梦》。


她正在筹备一部叫做《银蛇谋杀案》的影片。


这即将成为她的大屏幕处女秀。


她自然很看重。



关于男主的人选,她挑中了当时还在赶毕业论文的王志文。


于是,她的副导演找到对方,说明来意。


结果,王志文并没有想象中的欢呼雀跃。


相反,他冷静地提出要先看剧本,再决定自己是否出演。


可剧本尚未定稿,上哪找来给王志文看?


副导演说明了情况。


王志文哪管这么多,没看到剧本就是不松口。


惹得副导演很是生气,大骂:


“你也太狂了!”

“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,找你演电影男主已经很好了!你还挑这挑那的!”


两人第一次见面,结下了深深的梁子。


图来源:新浪网


第二次交谈,在电话里。


副导演开口就是最后通牒:“给你半天时间考虑,到底演不演。”


王志文硬气地怼了回去:


“不用半天,我现在就给你明确答复。”

“在我没看到剧本之前,我是不会答应你的!”


图来源:新浪网


第二天,李少红和其他几个主要的剧组人员找了过来。


王志文态度依旧:


“你不能让我决定一件,我根本不知道要干什么的事情。”


接着李少红开始劝说。


从对他的看重,到第一时间给剧本的保证。


王志文有所松动:“让我演的话也可以。条件是那个副导演必须离开!”


最后,王志文逞了口舌之快,也丢了机会。


对此,他并不后悔。


只是对李少红导演有愧疚之意。万幸,两人后来成功合作了电影《红粉》,了却一桩遗憾。



然而,人在江湖飘,哪能不挨刀。


更何况王志文这个性子。


他的火爆脾气一天不改,和别人的摩擦就不会少。


终于,他摊上事了。


还不止一件。


封杀的、打官司的,个个来势汹汹。




他招惹的第一拨人,叫记者。


2000年。


王志文来到大连参加节目。


正式开拍前,他嘴里嚼着口香糖。


听到导演说一切就绪,王志文到处找纸巾。


可到最后,只在兜里翻出一张名片。


没办法,他吐在了上头。


不巧,名片的主人目睹了一切。


图来源:新浪网


她是一个记者。


等王志文拍完,她愤怒地跑来要说法。


王志文先是一愣,然后反应过来。


他马上道了歉:“这件事是我错了,您别介意。”


记者并不打算接受。


反问道:“你这什么意思,你这人太无礼了!”


王志文本就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主。


被记者这么一呛,他耐心丧失:


“我这不是给你道歉了吗?你要接受的话,咱们就完了。”


“我觉得我是不礼貌,但是我的动机绝不是针对你这张名片。这件事你理解就理解,不理解的话那也没办法!”



这态度可不能服人。


那一年的“金鹰节”,记者们似乎组团来“寻仇”。


他们以上次的口香糖事件为由头,不断刺激他:


“想让观众多了解你?没有我们媒体,怎么了解!”

“你要再狂的话,我们就合起来封杀你!”


王志文觉得这是实打实的威胁。


他吼了回去:“你们也不要自视太高!”


说完,转身就走。


不久后,果然有近30家媒体联合起来,对其阴阳怪气。



对此,王志文不屑一顾。


他向前来问候的媒体,留下一句“我不在乎”后,扬长而去。



经此一役,王志文得罪了不少媒体。


但,就像他曾经说过的那样:“观众是通过我的作品,而不是媒体了解我。”


记者的封杀,他有底气去应对。


真正让他吃了不少苦头的,还是第二次。


这次他惹到了电影的投资方。


2003年。

上海。

电影《芬妮的微笑》首映式。


台下记者架好摄像头,对准台上。


一切准备就绪。


他们不知道的是,台上的王志文也在暗自酝酿。


一出“闹剧”,即将上演。



有记者率先举起了手:


“宣传片说这是中国版的《泰坦尼克号》。”

“请问您的看法是?”


王志文张嘴就答:“宣传的话能听吗?电影我都没看,看完再说。”


记者追问:“那您觉得片子拍得怎么样?”


这下,王志文更是不留情面,直言电影拍得不行:


“剧本和影片拍摄,一直有很多问题。”

“我对剧本不是很满意。一开始吸引我的也不是剧本,而是故事选题。”



现场气氛开始不对。


可剧组人员还没能打断,记者已经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:


“您对剧本哪些地方不满意?”

“拍摄过程是不是很痛苦?”……


王志文继续批判:


“影片和原来的故事拉开了距离,是编剧自己造的。”

“拍摄很痛苦,但不会放弃,因为答应了人家。”


直接将攻击矛头,指向了编剧和导演。


当记者恭维他借此片,拿下莫斯科影帝时。


他更是语出惊人:


“莫斯科人眼瞎了吧!”


图来源:网易


最后,导演胡玫实在听不下去,示意打断了采访。


第二天,“王志文痛骂新片”的新闻传遍圈内。


其中,就包括投资方——一个背景雄厚的大集团。


他们自然怒不可遏。


甚至把王志文告上了法庭。


以他“未遵守片约”和“诋毁该片言论”为由。


要求对方赔偿违约金25万,同时进行公开道歉!



这可不比今日遍地的律师函。


分量满满。


在观众心中,王志文的狂妄形象愈发深刻。


他的口碑下跌。


事业也出现危机。


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一年半。


直到2004年11月23日上午。


法院认定,片方关于王志文改戏份、违反演出合同等的一系列申诉,均没有事实依据。


这场轰轰烈烈的闹剧,才终于落下帷幕。



所以王志文当时到底在想什么?


为何要不惜撕破脸,骂投资方,骂自己的心血?


除了采访中提到的那些不足。


电影主人公的原型——瓦格纳夫人在首映会前一天去世,也深深加重了他内心的愤懑。



王志文对她的故事,有自己的理解。


他不认为片中女主的所作所为,出发点都是爱情。


肯定还有其他重要因素。


比如信仰,比如习惯。


而这些,影片都没能很好传达。


更像是借人家的壳,编了一个另外的故事。


偏偏,首映式上都是对电影的赞美之词。


他无法理解。

也没法接受。


于是有了疯狂之举。




风波过后,王志文上节目被问及此事。


主持人转述道:“他们都说你是一个制造问题的人。”


他摇摇头:


“我不是在制造问题,我只是在表达我的感受。”



轻描淡写。

有理有据。


可以说,如果不是演技傍身,他很难熬过这几次大风大浪。


经典之作《风声》里,周迅李冰冰同台飙戏,吸引大部分关注。


此外还有张涵予黄晓明苏有朋等人,个个高光。


很少有人会特意提及里面的王志文。



一抬眸。

一摆手。


就让你我相信,这个人物的存在。


实力是他“狂妄”的资本。


他曾说,最喜欢的高尔夫选手叫做博比·琼斯。


博比某次挥杆时,杆碰到了球。


这在比赛中是不允许的。


可没人看见。


哪怕裁判说,没人看到可以不算违规。


博比还是坚持领了罚。


王志文说,自己就想成为他那样的人。



这似乎解释了他的许多“反套路”行为。


比如在中戏任教期间。


有一年,学校分房子。王志文本该有份,却什么也没得到。


这哪能忍?


他一个电话直通校长。


不久后,校方给他补了一套90多平方的房子。


按说事情就该到此为止。


结果王志文又把钥匙退了回去,理由是:


“分不分是你们的事,要不要是我的事。”

“现在我在上海生活,北京的房子我不用,在我这里浪费,给那些需要的人吧!”



正如《过把瘾》女主、老搭档江珊的评价:


“他是一个很真诚的人。”

“就是因为太看重自己的这份真诚,所以常常不惜得罪人。”



他处世有自己的标准和原则。


触及底线,坚决不让。


剧本不好。

要么改,要么他走。


和人交流。

要么不说,要么说真话。



虽然常常不被理解。


但这就是他的坚守。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,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。


如今,他已经55岁了,年过半百,依然“刺儿头”。



话很硬,态度很拽,脾气很倔。


透过墨镜,我依稀能看见曾经年轻气盛的他。


那是在《过把瘾》里。


方言在办公室,指着领导鼻子骂:


“就骂你了怎么着吧!”



狂妄又不羁。


那是戏中人,亦是他自己。


友情链接